|
|
转发教育部关于“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答记者问 |
发布时间: 2013-06-13 浏览次数: 38 |
为推动、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4月1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 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教财〔2013〕3号),就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日,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是中央和地方共同的责任 问1:为什么要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 答: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首次实现了4%的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随着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任务更突出,要求更迫切,社会关注度更高。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2万亿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用好,让人民满意。全国“两会”期间,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也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切实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间、区域间投入水平差距明显,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需进一步保障;各领域、各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现象,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学校虚报人数、部分中职学校冒领补助资金、个别高校科研人员贪污科研经费等,严重损害了教育形象,影响了事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加强经费监管,用好管好每一分钱,让人民群众放心,让广大师生受益,成为当前一个阶段非常紧迫的任务。 问2: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重点在哪里? 答:重点在地方。每年2万多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中央支出约4000亿,所占比重不到20%,其中还有约2/3是转移支付给地方的。要想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中央和地方必须共同努力,其中大部分的经费管理责任在地方。教育部把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就是要和各地一起,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经费监管,全面提升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从而促进事业科学发展。 为确保“教育经费管理年”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对各地提出了四点工作要求:一是印发一个专门文件。各省要结合当地实际,就本省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印发一专门文件,对省、市、县、校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制定一个工作计划。各省要就今年如何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研究制定一个工作计划。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每项工作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三是组织一次集中宣传。各省要将本地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的主要想法、安排和以往教育经费管理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在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主动宣传。四是安排一次全面检查。各省要在年底前对辖区内各市县、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工作落实细致、效果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在全省范围内总结推广其经验;对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度滞缓、管理问题多的,要提出批评,督促其改进工作。 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问3:合理安排使用教育经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4%来之不易,必须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教育经费使用的总体原则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突出着力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这两个重点,优化结构,明确方向,多做利民惠民的大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统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优化支出结构,统筹促进各级教育协调发展。要对教育支出结构和各级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二是突出投入重点,着力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破解发展难题。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解决矛盾最集中,人民群众最关心,利于长远的问题。要落实“四个倾斜”,即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倾斜。三是立足机制建设,推动建立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经费投入不能“碎片化”,要“花钱买机制”,要像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本科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一样,推动建立保障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 问4:2013年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向是什么? 答:2013年,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将进一步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优先用于教育教学,为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二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为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人民群众的平等教育权利提供保障。四是全力支持改革创新,为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问5:如何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 答:2013年,针对目前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将重点加大以下几方面的投入:一是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二是继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尽快使义务教育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三是大力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统筹解决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四是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支持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支持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五是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引导各地有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问6: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今年,我们将从完善资助体系、关爱帮扶弱势群体等方面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全面落实从学前到研究生各个阶段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切实提高学生资助水平。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助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二是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扶持力度,将其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努力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使他们安心学习、安全生活。三是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启动特殊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支持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配足配齐教学康复仪器,支持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中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问7:2013年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投入重点有哪些? 答:2013年,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全力支持改革创新,为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师范生免费教育,研究如何安排和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补助资金,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开展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等各级学校教师和校(园)长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校(园)长能力。二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支持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支持好“2011计划”实施,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继续支持“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研究生投入机制改革,完善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投入政策。四是推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支持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共建共享。 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事 问8: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为切实管好教育经费,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一是完善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加强监管,促进经费使用管理严格、规范。三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经费使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问9:近年来在教育财务制度建设方面,教育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答: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前提。近些年,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我们不断完善了教育财务制度,对规范教育经费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全面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增强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这两项制度的出台,是我国教育经费管理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项目的过程中,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均研究制定了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针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和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印发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在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服务能力建设、预算管理、支出管理、绩效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四是为规范教育部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印发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管理体制,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使用、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等行为进行了规范。五是指导各地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预算示范县遴选活动,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问10:如何进一步完善教育财务制度,保障经费管理有章可循? 答:一是,要严格贯彻落实好已有的规章制度,要通过宣传、培训、检查等方式,督促各地、各校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好《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这两项制度,全面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要在实施重大项目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确保专项经费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办法,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二是,要统筹完善教育财务制度体系,要修订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全面梳理目前的教育财务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不断推进教育财务制度体系的完善。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拨款制度,这是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和合理分配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指导各地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建立与财力状况、办学需求和物价水平联动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学校运转水平。四是,要抓好义务教育预算管理,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牛鼻子”。继续组织开展好“义务教育预算管理示范县”活动,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规范理财。 努力筑牢监管的“樊篱” 问11: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关键是什么?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关键是要加强监管。各地各校要从五个方面全面加强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通过健全机构,明确监管对象和内容,研究监管方式和手段,推动建立内部和外部相结合,覆盖经费使用全过程的规范化的常态化的监管体系。二是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三是加强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专业监督。四是推进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重视监管结果的运用,真正发挥监管对规范管理的促进作用。 问12:如何发挥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答:加强监管是规范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们工作中急需加强的部分。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巡视、财务监测和评价、内部审计、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所属学校、事业单位的监管,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目前,我们在内部审计、专项检查和财务监测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要推动建立高校财务巡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巡视的检查、业务指导、经验推广和解决问题等职能,侧重从制度、基础工作层面帮助高校规范财务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对高校和事业单位资金往来情况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监测和评估的办法,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做好应对预案,防范财务风险。研究建立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与财政拨款挂钩。继续做好高校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公告和审计问题整改复审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情况、中职免学费政策执行情况等重大教育投入改革政策的专项检查力度,确保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问13:如何通过外部监管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答:一些管理工作中的顽疾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外部监管力量加以克服。近些年的“审计风暴”对规范各部门的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外部专业监管是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也要充分借助外部专业监管力量。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积极配合审计、监察等外部监督部门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要及时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整改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问14:如何强化社会监督? 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进财务信息公开,把经费使用管理的有关情况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有助于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经费使用的情况,有助于消除腐败的温床和土壤,这既是促进经费使用管理公开、透明的必然要求,也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内容。2012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教财〔2012〕4号),对《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中有关财务信息公开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是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具体实施细则。《通知》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间、方式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公开的内容为8张报表;公开的时间为预算、决算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公开的方式包括学校年鉴、简报、学校网站等,并强调指出,各校都要将学校网站作为主要信息公开载体。今年,我们会对高校公开财务信息进行检查,督促各高校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全社会的监督。同时,教育部也要按规定公开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及行政经费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问15:监管结果如何运用? 答:要想使监管工作真正发挥效应,必须重视监管结果的运用。我们将研究建立巡视、内部审计、专项检查、财务评价等监管结果的公开、通报、反馈制度,将监管结果与工作考核、财政拨款等挂钩,真正发挥监管对规范管理的促进作用,避免走过场、形式化。 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问16:为什么要提高经费使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答: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财务、会计、财政、经济等专业知识背景,才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事业发展服好务。目前,教育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的现状,例如有些地方由于对学生人数的统计口径不规范,使本应享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的学校和学生得不得相应的政策待遇,减少了学校的公用经费补助收入,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还有些地方出现学生背课桌椅上学的现象,这不仅仅是投入问题,还有管理上的问题。这些情况表明,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这是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基础。 问17: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财务人员素质? 答:一是要加强教育财会、内部审计人员全员培训。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全国教育系统财务人员培训规划,将通过建立健全培训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探索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财务人员培训制度。今年,重点开展《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两项制度的培训。二是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合格财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我们要求各地要深入了解学校财会、内审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按照国家有关基本配备标准的规定,推动配备合格机构和人员。同时,要关心财务、内审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研究提出或制定出台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政策措施。 问18:关于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制度,下一步的考虑是什么? 答: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是提升高校经费管理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1年《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教人〔2011〕2号)印发后,教育部于2012年组织了一次总会计师公开选拔和委派工作,在严格考核、考察的基础上,选拔出6位财务管理理论水平较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校总会计师,并实施了异地异校任职,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目前,第二批10位总会计师的公开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今后,还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总会计师公开选拔和委派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校经费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问19:如何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答: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要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必须推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扁平化网络管理系统;要建设经费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对学校财务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问20: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财务宣传能力和工作水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答: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离不开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认真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宣传工作,要主动适应当前全新的舆论环境,不断提高媒介素养,不断提高教育财务宣传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方面,要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凡出台新的经费使用政策和改革政策,都要在主要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地做好政策解读。另一方面,要积极回应热点问题。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勇于面对,不回避、不推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反映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呈现出负责任、讲公正的政府形象。 |